“万能险”为何会被约谈? | 将来还会有更好的产品? | 小保咨询

“万能险”为何会被约谈? | 将来还会有更好的产品?

日期:9月 14, 2020浏览次数 :1,981 次浏览栏目 :行业资讯

我们就来聊一聊,最近刚刚被银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约谈的“万能险”。


图片 1.jpg

图片 1.jpg

近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约谈了12家人身险公司的总经理和总精算师,责令整改万能险收益率低于结算利率的现象


图片 1.jpg

目前,中国十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大概是在3%左右(通常用国债收益率代表无风险收益率)。


图片 1.jpg

根据天风证券的研究,2014年以来,中国上市保险公司的净投资收益率约较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高1%~2%

2019年,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为4.94%


图片 1.jpg

被约谈的12家保险公司均存在结算利率高于5%的万能账户(但这并不代表没被约谈的公司万能账户都低于5%),其中最高的一个万能账户当前结算利率高达6.5%(复星保德信人寿)。


图片 1.jpg

保险公司给出如此高的万能账户结算利率,只是一种用来带动其主险销售(快返型年金险,或增额终身寿险)的“短期市场策略”

我们知道,自从2019年下半年银保监会将长期年金险和养老年金险的预定利率上限由4.025%下调至3.5%之后,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比较难从主险上面抓到推动销售的亮点,因此才进一步放大了万能账户的“噱头”。

(对万能账户不是很理解的朋友,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想正确了解“万能账户”,看这一篇就够了。)


图片 1.jpg

我们都知道,投资产品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即“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这三者,一个正常的投资产品只能占据其中两项

而当前的万能账户,不仅安全性好(保险公司几乎没有破产违约的风险),流动性好(第一年的提取手续费不会超过账户价值的5%,五年之后没有提取手续费,还可以保单贷款账户价值的80%),结算利率还超高(有超过5.5%甚至6%的),不可能三角的三个元素全都给占上了


图片 1.jpg

我们都知道,对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而言,他们自己的投资收益也不过5%左右,为何能够给到万能账户那么高的结算利率呢?

原因就是,这其中有一部分收益是保险公司自己用股东的资本金进行补贴的

根据《万能保险精算规定》,“保险公司可以为万能账户单独设立特别储备,用于未来结算”。这个特别储备中的资金来源,就是保险公司股东的自有资金。

这种“补贴”的模式,也注定了万能账户的高结算利率绝无可能长期持续


图片 1.jpg

2016年的“万能险乱象”事件中,保监会的199号文(《中国保监会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出要求,“当万能账户的实际投资收益率连续三个月小于实际结算利率且特别储备不能弥补其差额时,当月实际结算利率应当不高于最低保证利率与实际投资收益率的较大者”

监管部门的导向已经很明显:万能账户的实际结算利率应当以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为基准,(尽量)不用公司股东的自有资金进行补贴


图片 1.jpg

本次约谈,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也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责令各公司立即整改,根据万能账户实际投资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实际结算利率,于9月1日前将整改情况进行书面报告。

二是要求各公司对消费者做好解释说明和相关服务工作。

三是对整改不到位的公司,监管部门将依法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可以预见,9月1日之前,上述被约谈的12家公司,将会参考自己近期的实际投资收益情况来调降其万能账户的实际结算利率

没被约谈的公司,如果存在同样的问题,大概率也会积极效仿。


图片 1.jpg

这次“约谈”对于市场后续的影响如何呢?

实际上,在“约谈”之前,市场上大部分的万能账户结算利率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调降趋势,无论是老三家、中型公司还是小型公司(数据参考:13个精算师《2020年6月1401款万能险结算利率:22.7%下降,0.9%提高,70.9%不变》)。

在当前一个低息环境当中,不仅是普通型人身险的预定利率有下行趋势(长期年金险和养老年金险已经调降),万能账户的结算利率也有逐步下调的走势。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中,储蓄型保险产品的性价比都不会比2019年时的好,也不会比今天的好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精算视觉》

“万能险”为何会被约谈? | 将来还会有更好的产品? | 小保咨询

评论

  1.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