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 田鸣岐:亲历战场 , 享受生活 | 小保咨询

人物志 | 田鸣岐:亲历战场 , 享受生活

日期:1月 04, 2021浏览次数 :1,496 次浏览栏目 :泰康之家

 

田鸣岐 泰康之家·燕园居民

 

“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套绒衣, 新的”

 

田鸣岐叔叔出生于1933年5月1日,祖籍河北省昌黎县石各庄,上初一时,就到北京了。开国大典时,他是一个初中学生:“大家都热闹我也跟着热闹,大家喊口号我也喊口号。我们排着队路过了西四牌楼,我有个姑姑在那儿。姑姑说,你从队伍里出来一下。我说,我不能出去!我一直跟着队伍走,一直走到天安门广场的西南角。”

田叔叔还记得,那天妈妈特别给准备了一套绒衣。“我妈妈是个小脚女人,从来不给我钱,她也没有钱。但在那天,她把钱给我哥哥,让哥哥给我买了一套新绒衣。”

更有意思的事情在游行之后第二天。一大早,田叔叔和小伙伴们到天安门广场去看,看到了广场上遍地都是鞋。“前一天人山人海,鞋一踩就掉,去哪儿捡?第二天广场上就有好几个山头的鞋!”田叔叔笑着回忆说。这些零碎的画面,伴随着耳边一直响彻的《团结就是力量》,组成了田鸣岐叔叔的开国大典记忆。

 

“用脚步丈量海岸线”

 

高二时,田鸣岐叔叔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0年12月便参加了抗美援朝。此后,田叔叔被分配到中央军委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专业,从朝鲜战场被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通信兵部调回解决技术问题。毕业以后,他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总干部部分配到中央军委炮兵司令部,任参谋和技师;后又因技术归队被调到中央军委通讯兵部,任参谋和技师。

 

 

立志以身许国,年轻时的田叔叔坚毅勇敢

 

与许多同辈年轻人一样,田鸣岐叔叔一生顺应国家需要。1984年下半年,他被中央军委借调到南京军区,后又被调到福州军区司令部通信兵部当参谋技师,负责东南沿海军事通信工程建设。“那时候从东海到南海,顺着海边走,所有的通信工程,基本上都有我的足迹。”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通信技术干部,田叔叔和他的战友们用脚步丈量着海岸线,是通信工程领域的“拓荒者”。

虽然这个职业听上去属于“基础建设”,但在当时的环境下,田叔叔经历过各种枪林弹雨的洗礼。“入闽的时候还参加过剿匪。人家去剿匪,我们跟着,都是原始森林,草有一人多高,我们拿枪压着草迈过去,土匪藏着,我们在明他们在暗,我们的很多战士牺牲了。”在前线,这样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田叔叔也受过危及性命的重伤。

1958年的823炮击,前线一个指挥所的发电机坏了,必须赶快补充上才能正常工作。田叔叔与战友们一道,需要将一个大型发电机抬过去。他还记得,那天下着倾盆大雨,山路陡峭,他旁边的战士滑倒了,所有重量压到田叔叔的左肩上,“当时就起不来了”。而后一路辗转,田叔叔从野战医院转到福州军区总医院,再到南京军区总医院。

 

在泰康之家开启新的人生

 

见过战争与牺牲,让田叔叔格外珍惜现在的生活。入住泰康之家·燕园之后,田鸣岐叔叔一边积极参加着社区组织的丰富活动,一边坚持着自己的专业,让技术来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

“这儿许多活动我都参加过,比如钢琴课。我自己也会做一些东西。比如之前在城里做过一个磁悬浮的小摇篮,来这儿之后做了一个加湿器,最近还做了一个战士吉普车……”田鸣岐叔叔在养老社区的房间里,摆满了他做的“小玩意儿”。社区许多老人都知道他的“技术”,遇到合适的零件,会主动拿给他。在田叔叔的“作品集”中,有一个“小马达礼盒”,原件全部来自自家不用的东西。

 

来到燕园社区的新家,田叔叔和大家分享他的开国大典回忆

 

“泰康之家居民的关系特别好,互相之间你拉着我、我拉着你,筷子掉地下了都互相捡。管家的服务也很好,他们和老人接触最密切,天天和我们在一块儿,他们的行动、语言都能代表泰康之家。”田叔叔说,在泰康之家,各种性格和生活习惯都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田叔叔与聚在一起的伙伴们,每一天都能创造出新发明。

人物志 | 田鸣岐:亲历战场 , 享受生活 | 小保咨询

评论

  1.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