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人想要一套躺平配置方案
本次事件的主角,是恒大集团旗下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
前段时间有个会员朋友问我们,有什么资产可以提供稳定现金流的。
退休之后,这位会员朋友的现金流,是依靠信托来实现的,手里的积蓄放到信托产品里增值,每年大概有一个6%-8%的收益率,每半年会支付一次利息。
这笔利息就用来维持家庭日常开销,剩余的资金放到股市、基金里,不断滚雪球。
这样的组合,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永动机,已经实现财富自由,可以躺平了。
但有一个大前提,是手里这几笔信托要安全,且收益稳定。
一旦某只信托无法兑付,或者收益降低,那财富自由的闭环就被打破了。
所以,在这个退休养老体系里,最大的敌人,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打破刚兑。
现在,这个不确定性里,还得再加一个,房住不炒。
2018年以前,信托产品几乎是闭眼买的,保本,且动辄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底层都投向了房地产相关产业。
但现在,打破刚兑了,信托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
那如果没有了承诺保本保收益的产品,未来我们还能用哪些工具,实现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呢?
一个中产家庭,要搭建稳健的财富增长体系,实现躺平,需要分成三个部分:抵抗风险、资产增值和现金流,三者缺一不可。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庭,不错过时代红利,也不被风险击垮。你可以对照着检查看看,自己家庭的配置是否合理,缺了哪个支柱,赶紧补上。
家庭财富体系里的四个目标和四根支柱;
抵抗风险不用多说,市面上有非常多的保险产品,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个功能。主要是抵御突然其他的意外、重疾带来的经济损失。
而资产增值,最起码要用来跑赢通货膨胀,提供未来五年、十年、以及养老的大项开支。
现金流,则用来维持每年家庭的日常支出。
那么问题来了,要构建这样一套可以躺平的配置方案,就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用什么标准,来衡量通货膨胀呢?
因为这个决定了你的资产增值目标,该怎么量化。
是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吗?
目前我们的CPI同比增速一直维持在3%以下。但我估计很多朋友都不会把CPI数据,当做通货膨胀率。
因为纳入CPI数据统计的,主要是以食品为主的基础生活品,尤其是猪肉价格,对CPI数据影响很大。而我们的日常消费里,猪肉只占很少一部分。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曲线;
来源:国家统计局、CEIC Data
那是M2增速与GDP增速的差值吗?
M2代表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速大于GDP增速,可以粗略认为,货币超发了。
最近几年,这两者的差值,大概在3%-5%左右。
蓝色线是M2增速-GDP增速差值
当然,也有人选择更高的标准,用居民平均工资的增速来反映当地的通胀水平。
工资增速,这个代表当地人力成本的涨幅,和消费品价格上涨趋势更贴切,相比前两个方式,可能会让你觉得,更接近实际的通胀水平。
举个例子,从2005年到2019年,上海城镇居民普通职工平均工资从2033元,涨到9580元,算下来年化增长率大概是10.9%。
这是一个资产增值目标的锚。
第二,可以用来增值的,且跑赢通胀的工具有哪些?
是房产吗?如果没有恒大事件,没有今年各种提高首套利率,这个路子估计还是可行的。
是理财产品吗?难。随便打开一家银行的APP,绝大部分稳健型的产品,收益率在5%以下,想再多赚一点,你要承担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成为C4甚至C5级别的投资者。
是基金、股票吗?从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市场上并不缺年化10%以上的基金,即便是上证指数,过去十几年来,年化收益率也有10.3%。
指数基金VS主动型基金收益中位数;
而主动型基金,只要你的投资能保持14.87%的年均复利,那么每当你的寿命增加5年,你的财富就会相应的再增加一倍。
即便按最严格的通胀计算方式,这也是跑赢通胀的。
你看,只要有好的方法,这套躺平的配置方案,就完成了一大半了。
当然,只到这里,远远不够。还有第三个问题,它决定你的幸福指数。
第三,有什么方式还可以提供家庭的现金流?
很多人只注重投资理财的收益,反倒是没怎么考虑过现金流是否健康。
你可以按照下面三个维度,好好理一理。如果超过50%的收入,都来自工资收入,说明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工资收入,是你的基本盘,是你投资理财的本金来源,也是你基础开销的保障。
投资收入,用来做生活的额外支出,提升生活品质。
年金收入,用来弥补养老退休金,延长寿命。
今天先和大家重点聊聊,怎么通过下面这4种投资工具,结合不同的资产形态,来提供充足的现金流。
1)可以提供永续现金流的养老年金。这里绝不是为了推销保险,而是介绍另一种资产形态。
年金险的不同点是,它的资金是依附于人本身,而不是某个容易被外界拿走的实体物,比如房子、车子、店铺等等。
青壮年时存钱,退休后可以每年领取,因为利用了时间的积累,最后退休时的现金价值,可以让人活多久,领多久,在退休金的基础上,也能再加个几千块的养老金,老人自己也会更有安全感。
能多赚几年保险公司的钱,对于老年人来说,让他们多了一个动机:努力活得更久一点,也多了一个可以和街坊邻居夸耀的事情。
2)股票和基金的分红,如果买过银行股,尤其是四大行的,不管你是买A股还是港股,每年都有3%-6%的分红。一些主动型基金,账户也会收到分红。
3)一些定期给投资者返还现金的基金。它们一般是偏债型基金或者股债平衡型的基金,名字里带有“定期支付”字眼,在你常用的基金销售平台可以搜索到。
4)某些券商或者财富管理机构发行的指数增强类产品,相当于一个指数基金+券商收益凭证的结合体,每个季度或者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本金用来增值,分红的收益,来自券商融券支付的利息,可能在8%-10%之间。
你看,只要用好工具,使用不同的资产形态,要构建一个可以躺赚,活到老、领到老的资产体系,也并不全是顶级富人的权利。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